图书介绍

德语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德语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
  • 叶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4261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德语-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德语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学科史构建与学术史进程1

第一章 传统思路的“德国探究”12

第一节 德语教学在近代中国的兴起——从官方到民间12

第二节 德国教育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同济医工、青岛高专的办学实践为例29

第三节 德国研究在近代中国的兴起——以改良派为中心47

第四节 近代中国对德语文学的期待——从歌德之绍介到学科之雏形66

第二章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德语文学学科的形成——以北大德文系为中心88

第一节 北大德国文学系的创立情况及其时代背景89

第二节 北大德文系1920年代前后的课程、图书与教学101

第三节 北大德文系早期的师生状况及其学术史意义123

第三章 从“学生一代”到“先生一代”:清华与西南联大的德文教授146

第一节 清华德文专业的早期发展及其学术史意义147

第二节 由学生到先生:陈铨在清华的经历与选择168

第三节 西南联大时代的德语教育与德文教授186

第四章 南北大学与德风东渐:1940年代德文专业的变迁201

第一节 德风东渐的背景与德文专业的枢纽地位201

第二节 北大、清华、中大德文专业的兴替209

第三节 作为机构的德文系:教育史、学术史与文化史视角的考察235

第五章 德国文学史的编撰与思路歧异——以《德国文学概论》为中心246

第一节 现代中国对“德国文学史”的期待视野247

第二节 刘大杰的学术训练与文学史观268

第三节 德国文学史撰作的方法、意义与思路290

第六章 歌德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义——以冯至的《歌德论述》为中心310

第一节 歌德译介与研究的时代背景及《歌德论述》的意义311

第二节 冯至的歌德观及其个案研究的学术史意义325

第三节 中国歌德研究的新起点346

第七章 中德比较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史位置——以陈铨的《中德文学研究》为中心359

第一节 现代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背景及中德比较文学的位置360

第二节 陈铨的比较文学观——以《中德文学研究》为中心371

第三节 中德比较文学研究的学术推进与时代维度386

第八章 机构建制、学风流变与方法选择:现代中国语境里的德语文学研究397

第一节 “先生一代”与“学生一代”:先行者的“奠基工程”与后来者的“传承意识”398

第二节 “国学”与“外国学”——以傅斯年与冯至的比较为中心415

第三节“方法选择”与“自身困境”——从“学术伦理学”、“学术社会学”双重视角对冯至、陈铨进行分析435

主要参考文献451

西文—中文名词对照表·索引476

中文名词索引487

表格目录499

后记5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