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武器装备发展系统论证方法与应用【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武器装备发展系统论证方法与应用
  • 李明,刘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2317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77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4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武器装备发展系统论证方法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装备论证方法论1

1.1 方法论在装备论证中的作用1

1.1.1 论证、决策及方法论1

1.1.2 论证方法及其方法论的形成与发展3

1.1.3 研究武器装备论证方法应注意的问题5

1.2 武器装备论证的系统思想6

1.2.1 研究对象系统的策略7

1.2.2 研究论证问题的思路8

1.2.3 论证手段和方法的综合集成9

1.3 关于系统论证方法体系10

1.3.1 系统论证方法体系的概念10

1.3.2 对当前论证分析方法的分类10

1.3.3 各类论证分析方法的使用时机12

1.3.4 论证方法体系的层次结构14

1.4 系统论证的硬方法和软方法15

1.4.1 硬系统方法论的论证思路16

1.4.2 软系统方法论的论证思路16

1.4.3 硬方法与软方法的解题特点18

1.5 系统论证的综合集成19

1.5.1 武器装备论证的综合集成方法论19

1.5.2 系统论证综合集成的途径21

1.5.3 综合集成的论证方法26

参考文献27

第二章 装备论证模式28

2.1 论证模式及其分析28

2.1.1 论证的一般模式28

2.1.2 武器装备论证的基本模式29

2.2 发展战略的系统论证模式32

2.2.1 发展战略的概念32

2.2.2 发展战略的系统论证策略35

2.2.3 发展战略的系统论证过程38

2.3 发展型号的系统论证模式44

2.3.1 装备型号的概念45

2.3.2 型号系统的开发过程46

2.3.3 发展型号的系统论证策略50

2.3.4 发展型号的系统论证过程53

参考文献60

第三章 作战效能分析61

3.1 确定作战效能的构成62

3.1.1 与作战效能有关的作战能力因素62

3.1.2 作战效能的构成要素62

3.2 拟制作战想定63

3.2.1 作战想定的核心问题63

3.2.2 作战想定的基本构思64

3.2.2 设计作战模型时应注意的问题65

3.3 评估作战效能指标67

3.3.1 战斗效能指标评估67

3.3.2 兰彻斯特战斗理论68

3.3.3 军事指数法73

3.4 对作战效能进行仿真评估75

3.4.1 作战效能分析中的仿真模拟75

3.4.2 仿真模拟的步骤77

3.4.3 仿真模拟模型的结构79

3.4.4 非对抗性武器装备的仿真模拟示例80

3.4.5 对抗性武器装备的仿真模拟示例86

参考文献92

第四章 装备现状分析93

4.1 诊断武器装备体制体系存在的问题94

4.1.1 分析武器装备的战术配套状况94

4.1.2 分析武器装备的技术配套状况95

4.1.3 综合分析武器装备的体制与体系96

4.2 对比分析作战使用性能水平96

4.2.1 确定对比分析的主要内容96

4.2.2 选取对比分析的评价准则97

4.2.3 选择比较分析的比较对象98

4.2.4 选择比较方法98

4.3 对武器装备进行系统诊断100

4.3.1 确定系统诊断的基本任务100

4.3.2 确定系统诊断的基本过程102

4.3.3 确定系统诊断的基本内容104

4.4 对准备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104

4.4.1 采用ABC分类法对问题要素进行分类105

4.4.2 采用因果分析法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106

4.4.3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问题要素的相互关系108

4.4.4 通过因子分析法确定问题要素的相互关系117

参考文献122

第五章 方向重点分析123

5.1 确定有关武器装备发展的策略124

5.1.1 确定指导思想124

5.1.2 确定发展原则124

5.2 分析发展战略目标的特性126

5.2.1 发展目标及其特性126

5.2.2 发展目标与武器装备系统128

5.2.3 发展目标的评价准则128

5.3 建立发展方向的目标体系130

5.3.1 提出发展方向及其目标的想定130

5.3.2 建立武器准备发展目标体系131

5.3.3 分析目标冲突和利害冲突132

5.3.4 对发展目标之间的重要性进行评价134

5.4 对发展方向进行规划141

5.4.1 对发展方向进行前向规划141

5.4.2 对发展方向进行反向规划145

5.4.3 对发展方向进行前向与反向联合规划147

5.5 提出武器准备发展的重点方案151

5.5.1 确定发展重点时应遵循的原则151

5.5.2 对发展重点的排序152

5.5.3 进一步分析发展重点的优先序156

5.6 在发展重点之间进行资源分配158

5.6.1 进行资源分配应考虑的因素158

5.6.2 资源分配中的群体效用函数159

5.6.3 建立资源分配的群体决策模型161

参考文献163

第六章 体制系列分析165

6.1 分析装备体制发展的作战需求167

6.1.1 装备体制发展战略分析168

6.1.2 分析装备体制的作战需求171

6.1.3 分析作战能力需求176

6.2. 分析体制发展的制约因素177

6.2.1 分析军事战略的约束177

6.2.2 分析发展资源的约束177

6.2.3 分析技术与生产能力的约束178

6.3. 设计体制发展的总体思路179

6.3.1 分析相关因素179

6.3.2 构思总体方案179

6.4 进行系统分析180

6.4.1 发展前景分析181

6.4.2 装备寿命分析182

6.5 提出发展设想186

6.5.1 基本体系结构的设计186

6.5.2 体制方案的拟制187

6.6 评价方案和提出建议188

6.6.1 进行综合评价188

6.6.2 提出决策建议194

参考文献194

第七章 装备优化分析195

7.1 分析使命任务和结构要求196

7.1.1 分析战略环境和使命任务196

7.1.2 分析装备结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97

7.1.3 分析典型作战样式和装备结构要求198

7.2 优化装备规模和比例结构199

7.2.1 装备规模优化199

7.2.2 装备数量结构优化202

7.2.3 装备质量结构优化204

7.3 分析装备结构的动态特性205

7.3.1 动态系统和动态特性分析的内容205

7.3.2 分析装备结构动态特性的系统动力学方法206

7.3.3 描述装备优化系统的反馈结构207

7.4 建立结构动态的动力学模型211

7.4.1 确定水平变量和速率变量211

7.4.2 确定系统构造212

7.4.3 构造方程式213

7.4.4 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216

7.5 进行仿真实验和政策分析222

7.5.1 仿真实验222

7.5.2 政策分析224

7.6 装备结构优化动力学方法应用实例225

7.6.1 系统各要素因果关系和反馈机制分析225

7.6.2 建立模型227

7.6.3 模型检验和政策分析228

参考文献229

第八章 规划评审分析230

8.1 定义发展规划的投入与产出232

8.1.1 对规划指标进行分类232

8.1.2 定义投入产出指标时应注意的事项233

8.2 构造评审的规划单元集234

8.3 建立规划有效性分析模型235

8.3.1 定义规划的有效性235

8.3.2 建立基本的有效性分析模型237

8.3.3 解算有效性分析模型238

8.4 评价规划方案的有效性242

8.4.1 将DEA模型与决策者的主观判断相结合243

8.4.2 确定决策者的偏好区域245

8.4.3 制定规划有效性评审的策略246

8.4.4 扩展DEA基本模型的其它方法249

8.5 优化规划的投入产出指标250

8.5.1 寻求改善非有效规划单元的途径250

8.5.2 确定受评规划单元与有效前沿面的差距251

8.5.3 采用数学规划改善规划单元的有效性253

参考文献255

第九章 系统概念分析256

9.1 分析系统的任务目标256

9.1.1 系统任务目标的概念256

9.1.2 确定任务目标的体系结构260

9.1.3 综合系统的任务目标和要求262

9.2 确定系统的任务剖面263

9.2.1 分析作战使用任务263

9.2.2 编制系统的任务概貌264

9.2.3 确定任务剖面265

9.3 描述系统的作战使用特征273

9.3.1 作战使用特征的范畴273

9.3.2 对系统形态特征的描述273

9.3.3 对系统信息特征的描述276

9.3.4 对系统功能特征的描述277

9.4 建立系统的概念模型281

9.4.1 关于系统的概念模型281

9.4.2 建立概念模型282

参考文献288

第十章 系统功能分析289

10.1 进行人--机系统间的功能分配290

10.1.1 人--机系统间功能分配原则290

10.1.2 型号系统的功能描述291

10.2 分解型号系统的总体功能296

10.3 分析各功能的相关性298

10.3.1 功能流程框图分析法298

10.3.2 N2图分析法300

10.3.3 时间基线分析法301

10.4. 分配功能的技术要求302

10.4.1 分配系统的可靠性要求303

10.4.2 分配系统的维修性要求306

10.4.3 分配各项后勤指标308

10.4.4 经济指标的分摊309

10.4.5 设计准则的确定309

10.5 拟制功能分配文件311

10.5.1 功能分配文件概述311

10.5.2 制作技术要求分配单312

参考文献314

第十一章 系统结构分析315

11.1 选择系统要素和确定要素间的关系317

11.1.1 选择系统要素317

11.1.2 分析系统要素间的关系特性317

11.1.3 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318

11.2 建立结构模型324

11.2.1 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法324

11.2.2 消三角形法338

参考文献342

第十二章 性能及指标分析343

12.1 明确分析的要求和目标344

12.2 分析确定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345

12.3 分析系统的主要性能要求346

12.3.1 装备作战使用性能的分类347

12.3.2 装备主要通用性能348

12.4 分析系统性能的相关性350

12.4.1 系统性能属性351

12.4.2 相关性分析主要解决的问题353

12.4.3 性能相关性分析方法353

12.5 提出备选指标体系方案355

12.5.1 提出备选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356

12.5.2 分析作战使用性能结构356

12.5.3 建立系统性能模型357

12.5.4 性能指标的综合权衡360

12.5.5 提出指标备选方案的原则与方法362

12.6 确定战术技术指标参数363

12.6.1 指标的影响因素363

12.6.2 指标的预测与分配365

12.6.3 战术技术指标参数的确定365

参考文献369

第十三章 系统效能分析370

13.1 确定系统效能参数370

13.1.1 效能的概念370

13.1.2 效能的量度373

13.1.3 系统的任务轮廓373

13.1.4 效能的层次结构374

13.2 分析系统的可用性375

13.2.1 系统可用性的概念375

13.2.2 系统可用性指标376

13.2.3 多部件系统的可用度376

13.3 分析系统的可信赖性378

13.3.1 系统可信赖性的概念378

13.3.2 可信赖性的度量指标379

13.3.3 系统可信赖性综合指标381

13.3.4 系统可信赖性评估的步骤与方法382

13.4 分析系统的能力384

13.4.1 系统能力的概念384

13.4.2 命中概率385

13.4.3 毁伤律387

13.5 建立系统效能模型389

13.5.1 系统效能模型的构成389

13.5.2 ADC效能模型390

13.5.3 系统效能模型的应用394

参考文献403

第十四章 系统费用分析404

14.1 确定系统寿命周期费用的构成405

14.1.1 分析系统的寿命剖面405

14.1.2 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406

14.1.3 确定寿命周期费用的构成体系407

14.2 建立费用模型410

14.2.1 费用模型的概念410

14.2.2 参数费用法412

14.2.3 工业费用法421

14.2.4 类推费用法423

14.2.5 外推费用法424

14.3 估算系统寿命周期内的各项费用425

14.3.1 费用估算的基本事项425

14.3.2 收集数据428

14.3.3 按费用项目分别估算费用429

14.3.4 费用分析中对通货膨胀的处理437

14.4 分析系统寿命周期费用437

14.4.1 寿命周期费用曲线437

14.4.2 损益分歧点438

14.4.3 不确定性与敏感度分析440

14.5 权衡系统的费用444

14.5.1 在性能时间参数间的权衡444

14.5.2 在性能与费用间的权衡445

14.5.3 与项目目标有关的权衡445

参考文献446

第十五章 效用决策分析447

15.1 规范决策问题449

15.1.1 制定决策过程449

15.1.2 生成一集用于决策的备选方案451

15.1.3 定义一集决策准则452

15.1.4 建立决策表454

15.2 确定各项决策准则的效用函数455

15.2.1 效用的概念455

15.2.2 效用函数及其曲线的构造与应用456

15.2.3 诱导决策者对于决策准则的效用函数460

15.3 进行准则间的两两比较460

15.3.1 决策者的判断461

15.3.2 优先序和次序关系462

15.3.3 通过准则间的两两比较计算其权值463

15.4 选择满意的决策方案465

15.4.1 选择决策方案的基本规则465

15.4.2 多准则决策方法467

15.4.3 应用多准则效用函数选择决策方案472

15.5 分析决策方案的灵敏度476

参考文献4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