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郭沫若佚文集 上 1906-1949【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郭沫若佚文集 上 1906-1949
  • 郭沫若著;王锦厚等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00993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郭沫若佚文集 上 1906-194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上册)1

序 马识途1

愚者辨1

答某君书2

十年来的郭沫若研究 王锦厚3

游古佛洞3

同文同种辨5

抵制日货之究竟17

致陆友白24

生命的文学26

宇宙革命的狂歌28

致陈建雷(二函)30

致《草堂》社36

致张资平37

艺术之象征40

日本之煤铁问题42

我国思想史上之澎湃城67

史的悲剧《苏武与李陵》82

歌德对于自然科学之贡献86

《民谣集·序》90

曼衍言——关于文艺批评上的思索92

《创造季刊》补白十则95

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97

致胡适104

论翻译的标准105

致蔚华君107

答孙铭传君110

编辑余谈114

《创造日》停刊布告116

印象与表现118

再上一次十字架126

致勉己(二函)128

关于创造周报的消息131

国际阶级斗争之序幕134

国家的与超国家的139

马克思进文庙142

讨论“马克思进文庙”149

致陶其情156

在广州期间的演说157

郭沫若先生演讲词157

五四纪念日在本校演讲词159

在本校高师部十五年班毕业典礼会演讲词162

郭沫若演讲词163

由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164

致西谛167

革命势力的普及与集中171

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175

读《中国封建社会史》183

新兴大众文艺的认识191

我希望于大众文艺的194

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译者附白》207

致张元济210

致叶灵凤、施蛰存等(十二函)211

致陶亢德223

致×××224

自然的追怀225

致张白衣234

历史和历史235

正考父鼎铭辨伪237

《鲁迅传》中的误谬241

老生常谈243

我与考古学246

与蒲风谈作诗251

我的母国·作为日本文学课题262

《甲骨文辨证》序267

致陈铭德、邓季惺270

高尔基的死271

在国防的旗帜下273

青年们,把文学领导起来276

序《开拓了的处女地》279

国防文学集谈·小引281

关于天赋282

和大众握手——谈目前的文学论争285

致赵景深(四函)288

坠落了一个巨星292

答田军先生295

致《新民报·百花潭》编者299

中国左拉之待望300

致胡灼三311

致许广平312

国难声中怀知堂313

鲁迅并没有死315

致杨树达316

抗战以来文艺的展望317

纪念高尔基323

告四川青年书325

笔的三阶段331

致《宇宙风》信(五函)334

《殷契遗珠》序337

永远不老的中华民族338

日记写作的意见341

螃蟹的憔悴——纪念邢桐华君343

舞345

文化工作委员会组织大纲拟议346

释丙子348

反战战友出征之际的欢送辞352

致《自由中国》编者353

致李小缘(二函)354

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356

致《东线文艺》编者365

展开全面的文化反攻367

文化圈中的苦力——对一九四一年的新希望371

致王冶秋(十函)372

向着乐园前进379

写在高尔基逝世五周年的一天381

四年来之文化抗战与抗战文化385

新诗的语言问题405

致××406

戏剧运动的展开407

并没“浪费”409

O·E索隐411

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两大任务——加强国际国内的团结413

电谢港延文化界418

总是不能忘记的4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