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户时代的诗风诗论:兼论明清三大诗论及其影响【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日)松下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978750773144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908页
- 文件大小:226MB
- 文件页数:935页
- 主题词:汉语-诗歌-文学研究-日本-江户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户时代的诗风诗论:兼论明清三大诗论及其影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总论5
绪言5
第一节 江户时代诗坛的时期划分和诗人的选出5
一、时期划分5
二、诗人的选出9
第二节 第一期诗坛的趋势1
序1
一、关于诗文的流行18
二、关于对经学与诗文的态度19
三、关于诗文观20
四、关于提倡唐诗、宋诗、明诗的问题22
五、关于诗论的展开和对中国诗文论的摄取23
六、未分化的总括性诗论24
第三节 第二期诗坛的趋势24
其一 第二期诗坛的概观25
序25
一、对经学与诗文的态度29
二、关于诗文观31
三、关于提倡及排斥唐诗、宋诗、明诗的问题34
四、关于诗论的展开和对中国诗论的摄取38
其二 萱园派诗文论的对立与李、王古文辞说相异的关系41
一、摄取李、王诗论时的态度46
二、对经学诗文的态度46
三、关于诗文中的辞和法46
四、关于诗格诗境论48
第四节 第三期诗坛的趋势50
其一 第三期诗坛的概观50
序50
一、诗人的辈出51
二、专业诗人的兴起54
三、诗话、诗论书的盛行59
四、诗社林立61
五、诗坛的淫靡63
六、原因的考察65
七、结语71
其二 唐诗、宋诗、明诗的提倡71
一、考察方法和一览表的说明71
二、对唐诗、宋诗、明诗的提倡或排斥73
三、一览表的可靠性和私见之确认88
其三 格调说、性灵说、神韵说的展开94
一、关于格调说、性灵说、神韵说的流行94
二、考察方法及一览表的说明95
三、一览表97
其四 诗论的折衷化与有关折衷说形成的见解108
一、折衷化的第一期—前期的新格调派(暂称)108
二、折衷化的第二期—中期的性灵说与格调说的对立110
三、折衷化的第三期—神韵说的影响和后期折衷说的倡导111
四、关于折衷说形成的见解113
第五节 第四期诗坛的趋势116
序116
一、诗风、诗论119
二、明伦派(暂称)的诗122
第六节 格调说、性灵说、神韵说的摄取与主张及其消长126
其一 古文辞派、格调说的源流126
其二 性灵说的源流141
其三 神韵说的源流151
中编 各论160
第一章 第一期诗坛160
第一节 藤原惺窝160
一、经学为主,诗文为从160
二、道德的载道的、贯道的诗文观162
三、不以特定的时代和人物分界—诗文变迁论165
四、包容的、批判的、未分化的诗论168
五、与中国诗论的关系173
第二节 那波活所175
一、经历与学风175
二、诗文的梗概177
三、经学、经纶为主,诗文为从178
四、政教的诗文观179
五、主要主张180
六、以杜诗、韩文、白诗为理想,推重唐诗181
第三节 松永尺五186
一、不以特定的时代和人物分界186
二、特别推重唐诗和杜诗187
第四节 林罗山189
一、罗山的诗文189
二、经学为主,诗文为从191
三、道德的诗论192
四、不以特定的时代和人物分界而排斥元明诗195
五、与中国诗论的关系197
六、关于理想的诗—尚未分化的混合诗论203
七、结语204
第五节 元政上人和陈元赟204
其一 元政上人204
一、元政与诗文—以诗为主204
二、道德的诗文观—从道德为本诗文为末转向道德诗文一致论206
三、性灵说的主张208
四、佛、儒和诗文的一致论—道德诗文一致论212
其二 陈元赟215
一、元政和元赟的诗文—以袁宏道为中介215
二、诗风—性灵派的217
第六节 石川丈山220
一、专业诗人的先驱220
二、提倡盛唐,推重李杜222
三、以格调为中心的诗论225
四、与中国诗论的关系227
第七节 林鹅峰233
一、爱好诗文,提倡诗文233
二、对经学和诗文的态度235
三、不以特定的时代和人物分界—特别爱好唐诗,推重杜诗、韩文240
四、道德的、政教的诗文观246
第八节 林梅洞250
一、梅洞与诗文—有文笔之癖250
二、本行是经主诗从,实际是经诗兼修251
三、不以特定的时代和人物分界而排斥陈隋诗253
第九节 朱舜水255
一、与日本汉文学的关系255
二、以经学道德为主,诗文从之256
三、区别诗与文—道德的政教的诗文观258
四、推重韩愈的古文派260
五、介绍古文辞—不是古文辞派262
六、性灵的主张264
七、批判性的折衷的诗文论267
第十节 木下顺庵271
一、经学道德为主,诗文从之—经学为本,文艺为末271
二、道德的政教的诗文观—主张劝惩说272
三、以唐诗为宗而不以特定的时代和人物分界273
四、包容的未分化的诗文论275
第十一节 伊藤仁斋277
第二章 第二期诗坛283
第一节 木下顺庵门下木门283
其一 南部南山283
一、作为诗人的南山283
二、道德的诗文观和经学诗文兼修的态度285
三、不以特定的时代和人物分界—儒教的折中290
四、诗文论—与袁中郎之调共鸣292
其二 新井白石294
一、作为诗人的白石—经主诗从294
二、提倡唐诗与格调说的主张296
三、提倡明诗299
四、白石与萱园派诗论的关系300
其三 室鸠巢301
一、鸠巢的诗文—经主诗从301
二、道德的诗文观—儒者之文302
三、反古文辞之说—古文派304
四、提倡唐诗306
五、诗文论309
其四 祇园南海313
一、诗人南海313
二、反古文辞论317
三、诗风的变迁和诗论的展开319
四、影写说的倡导—四十五岁前后324
五、影写的例证326
六、影写的手法—境趣和雅俗328
七、影写的特色331
八、与中国诗论的关系332
九、中国诗论的影响334
十、结语336
第二节 萱园学派萱社337
其一 荻生徂徕337
一、古文辞的倡导337
二、倡导古文辞的目的341
三、徂徕主张的观点343
四、古文辞说中徂徕与李王的不同348
五、提倡明诗,排斥宋诗354
其二 安藤东野357
其三 山县周南360
其四 太宰春台362
一、反古文辞的主张363
二、明诗排斥论365
三、经学为主,诗文为其工具368
四、重法胜于辞371
五、其他诗论373
其五 高野兰亭375
一、以诗为主376
二、主张古文辞,提倡明诗377
其六 服部南郭378
一、古文辞的主张379
二、以诗文为主的倾向381
三、提倡唐明诗,排斥宋诗382
四、诗格诗境论383
第三节 林家之谱系385
其一 林凤冈385
一、凤冈的诗文—经学为主,诗文为从385
二、不以特定的时代和人物分界,而特别推重唐诗386
其二 秋山玉山388
一、玉山的诗文388
二、诗文观—诗为六经之和,经国不朽之典388
三、由李王的古文辞说蜕变389
第四节 古义学派392
其一 濑尾用拙斋392
一、以诗文为主392
二、提倡唐明诗,排斥宋诗393
三、诗论—《沧浪诗话》的影响394
其二 伊藤东涯395
一、经学为主,诗文为从395
二、道德的诗文观与反劝惩说396
三、不以时代分界—超越时调的独自立场397
四、诗文论—与中国三大诗说的关系399
第五节 贝原益轩401
一、主张经史为主,诗文无用401
二、道德的诗文观,附宋代李学性质的诗文观404
三、诗论—未分化的混合诗论405
第六节 鸟山芝轩407
一、主诗派—专业诗人之嚆矢407
二、推重唐诗—最推重李杜之诗和韩愈之文409
三、诗文论411
第七节 人江若水413
一、专于诗413
二、推重唐诗415
第八节 宇野明霞416
一、明霞的诗文418
二、诗文论419
第九节 梁田蜕岩427
一、作为诗人的蜕岩427
二、文论429
三、诗论432
四、结论436
第三章 第三期诗坛438
第一节 龙草庐438
一、梗概438
二、专业诗人439
三、经学的道德的诗文观441
四、诗论之一—初属古文辞派442
五、诗论之二—与萱园派不同的诗论445
六、诗论之三—理想的诗文和作品例447
七、结语449
第二节 六如上人450
一、梗概450
二、由古文辞的蜕变451
三、不以时代分界,而提倡唐宋452
四、对性灵说的摄取—基于袁中郎454
五、结语457
第三节 中井竹山458
一、竹山与诗文458
二、诗论462
三、结语—暂称为新格调派470
第四节 皆川淇园471
一、梗概471
二、经学为主,长于诗文471
三、经学的、道德的诗文观472
四、反古文辞、反竟陵474
五、以古为法,排斥模拟475
六、提倡唐诗,特别是盛唐诗478
七、结语—暂称为新格调派479
第五节 山本北山480
序482
一、经学为主,诗文为从481
二、反古文辞的主张482
三、积极主张性灵说486
四、积极提倡宋诗491
五、结语493
第六节 村濑栲亭495
一、梗概495
二、经主诗从496
三、反古文辞的基调497
四、三诗说的折衷诗论498
第七节 市河宽斋501
一、梗概—初主于经学,后专于诗文501
二、反古文辞的基调—是非分明503
三、性灵说的主张—不是积极的506
四、提倡唐宋诗509
五、诗风诗论的变迁510
六、结语51
第八节 大洼诗佛516
一、专业诗人的生涯516
二、诗论519
三、结语527
第九节 摩岛松南528
一、梗概—经学为主,诗文为从528
二、经学的道德的诗文观530
三、诗文论—性灵说为中心的折衷论532
第十节 朝川善庵536
一、梗概—经主诗从派、载道派536
二、诗论539
三、结语—以性灵说为中心的折衷说542
第十一节 筱崎小竹544
一、梗概544
二、以诗文立身545
三、由古文辞派的蜕变546
四、以韩愈、苏轼为理想而不以时代分界546
五、对严羽、王世贞、袁枚等诗论家的引用550
六、结语—以袁枚的性灵说为主553
第十二节 菊池五山553
一、梗概553
二、道德的政教的诗文观554
三、反古文辞的主张555
四、性灵派的诗论—消极的558
五、提倡唐宋诗560
六、结语—折衷的诗论562
第十三节 中岛棕隐564
一、棕隐的梗概564
二、专业诗人567
三、破除常套—不以特定的时代和人物分界569
四、内容奇特,字句平常570
五、“真”的主张—真味的诗,真率的诗572
六、结语—主要摄取了袁枚的性灵说574
第四章 第四期诗坛577
第一节 广濑淡窗577
一、梗概—以诗人自任577
二、诗以情为主579
三、以唐诗为理想而不以特定的时代和人物分界580
四、对古文辞派的看法—反古文辞派的基调582
五、对性灵派的看法—反性灵派的基调584
六、与神韵派为近586
七、结语—以唐诗及神韵说为中心的折衷论588
第二节 梁川星岩590
一、专业诗人—天才诗人591
二、诗文观—言志与载道的折衷593
三、以唐诗为中心的折衷论594
四、以性灵说为中心的折衷派596
五、结语599
第三节 安积良斋601
一、梗概—经主诗从,道德的政教的诗文观601
二、对三诗说的摄取和批判602
三、三诗说的折衷论604
第四节 广濑旭庄608
一、梗概—专业诗人608
二、反古文辞的主张614
三、对性灵派的论述618
四、推重的诗人和诗篇623
五、结语—以袁枚的性灵说为中心的折衷诗论626
第五节 斋藤拙堂629
一、梗概629
二、诗文观630
三、崇尚的诗人文人—不以特定的时代和人物分界638
四、折衷的诗文论642
五、结语656
第六节 草场佩川657
一、梗概—多产的专业诗人657
二、诗文论—推重唐诗659
第七节 河野铁兜660
一、梗概—专业诗人660
二、推重唐诗—以唐诗为中心集大成661
三、三诗说的折衷—以袁枚的性灵说为中心663
四、结语—以唐诗及性灵说为中心的折衷论666
第八节 森田节斋667
一、以经纶为主,文章为小技、为生命667
二、写作文章的态度—作传信之文669
三、古文的主张—以桐城派古文为理想670
第九节 山田翠雨672
一、梗概—以专业诗人自任672
二、先人之评—以性灵派为主,加上神韵派673
三、铍引用的诗人及书名的次数—最推重清诗和宋诗677
四、结语—根据诗论的考察677
第十节 芳野金陵、芳野复堂679
其一 芳野金陵679
一、梗概—作品的特色679
二、经主诗从与道德的政教的诗文观680
三、诗文论682
其二 芳野复堂684
第十一节 菊池海庄686
一、梗概—以诗自任686
二、主宰古碧吟社687
三、诗集及其评价688
四、创作竹枝词690
五、诗论692
六、诗风的变迁701
七、结语705
第十二节 大沼枕山705
一、以诗为主706
二、诗风、诗论的确立—性灵派的707
三、以性灵说为中心的折衷说709
四、唐、宋诗为中心的折衷态度711
第十三节 铃木松塘713
一、梗概713
二、以诗人自任715
三、诗风、诗论—学习袁枚的性灵说716
四、总结—以宋诗和袁枚的性灵说为中心的折衷派722
下编 明·清时代的诗论726
序论726
格调说、性灵说、神韵说之概说727
第一章 李攀龙、王世贞的格调说731
第一节 概说731
第二节 李、王古文辞之不同733
序说733
一、不同之一—各自所理想的时代734
二、不同之二—对经学和诗文的态度736
三、不同之三—辞法论748
四、不同之四—诗格诗境论752
第三节 王世贞的调剂论755
一、调剂论之例及其分类755
二、主张调剂论的动机757
三、南北文学的折衷760
四、古今的折衷768
五、古文辞派与古文派的折衷771
六、结语775
第四节 王世贞超越古文辞说777
序说777
一、对李攀龙的批判778
二、对古文辞派的批判与世贞的自我反省779
三、折衷诗论的主张781
四、接近元白781
五、对苏东坡认识的变迁783
六、归依佛教—对诗文观的影响785
七、超越古文辞说的时期787
第二章 袁宏道、袁枚的性灵说789
第一节 袁宏道的性灵说789
序789
一、主张性灵说的目的—反古文辞派的主张794
二、对复古说的认可797
三、诗文变迁论798
四、主张宋诗,私淑白苏801
五、性灵说的主张点807
六、诗文观—关于学问与诗文821
第二节 对袁宏道的非难之私见824
一、非难之例824
二、关于无学、空疏825
三、关于戏谑、嘲笑、诙谐、诙谑、俚语、鄙俚、卑陋、秽芜、卑靡等829
四、关于轻俳、轻佻、浅露、浅近、纤诡、幽怪、诡异等831
五、“矫枉之过”的自觉833
六、结语835
第三节 诗文论中的王世贞和袁宏道的关系—袁宏道的性灵说的萌芽837
序837
一、性灵的主张838
二、诗文变迁论841
三、对白、苏的私淑843
四、在其他诗文论中的具体例子843
五、王、袁的联系845
六、结语847
第四节 袁枚的性灵说—主张性灵的性情848
一、梗概848
二、性灵与性情大同小异850
三、袁枚诗论的源流857
四、中郎主张性灵的必要性与袁枚主张性情的必要性863
五、在明清诗论史上的地位864
六、其他的诗论965
第三章 王士祯的神韵说881
一、梗概881
二、复古说的认可882
三、不以时代或人物分界883
四、主张神韵说的动机885
五、神韵说的源流890
六、神韵说的内容897
七、结语903
总括明清三诗说比较一览表904
热门推荐
- 2567242.html
- 3802267.html
- 1978006.html
- 3860237.html
- 1500413.html
- 2263491.html
- 2174183.html
- 1514029.html
- 2473494.html
- 14879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15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85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80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09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4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03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59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01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