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欧阳八四,高洁,杨晓辉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54890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12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27页
- 主题词:耳-按摩疗法(中医)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望耳诊病1
一、双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
二、望耳诊病3
(一)色泽3
(二)形态3
(三)病理反应3
(四)望耳诊病的要求与注意事项4
第二章 耳部反射区与反射区按摩保健法6
一、反射与反射区6
(一)反应6
(二)反射6
(三)反射区6
(四)反射区疗法7
二、耳部反射区的概念7
三、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的特点9
四、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的作用原理11
(一)经络沟通学说12
(二)阴阳平衡学说12
(三)神经形态分布学说12
(四)神经反射学说13
(五)生物电学说13
(六)生物全息理论学说14
(七)内源性生物因子形成学说14
(八)德尔他反射学说15
(九)耳郭“全息论”学说15
(十)其他学说15
第三章 耳郭的局部解剖17
一、耳郭结构17
二、耳郭形态17
三、耳郭皮肤19
四、耳郭血管19
五、耳郭神经20
六、耳郭淋巴21
第四章 耳部经络与腧穴22
一、耳部经络22
二、耳周腧穴23
三、常用四肢部腧穴25
第五章 耳部常用反射区的定位与作用28
一、耳部反射区的大致分布规律28
二、耳部反射区的定位与作用28
(一)耳轮部分28
(二)对耳轮部分32
(三)耳舟部分39
(四)三角窝部分42
(五)耳甲艇部分44
(六)耳甲腔部分49
(七)耳屏与对耳屏部分54
(八)耳垂部分59
(九)耳背部分63
三、耳部反射区功能分类归纳66
(一)调节神经系统类66
(二)调节内分泌类67
(三)调节脏腑功能类67
(四)提高机体应激能力类68
第六章 耳部脏腑反射区的病理变化与主病70
一、心70
二、肺72
三、肝73
四、脾75
五、肾75
六、胃77
七、大肠78
八、小肠79
九、胰胆79
十、膀胱80
第七章 耳部常用反应点的定位与作用82
第八章 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的作用与适应证88
一、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的作用88
(一)汗法88
(二)泻法88
(三)和法88
(四)补法89
(五)温法89
(六)清法89
(七)消法89
(八)通法89
二、耳部反射区按摩后的常见反应90
三、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适应证91
四、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禁忌证92
五、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注意事项93
第九章 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的使用方法95
一、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选区原则95
(一)对症(位)反射区选取法95
(二)脏腑辨证选取法96
(三)经络辨证选取法98
(四)关联反射区选取法100
(五)临床经验选取法102
二、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方法102
(一)手法按摩特点102
(二)按摩操作手法103
三、提高耳部反射区按摩疗效的要素107
(一)配方好107
(二)选区准107
(三)手法佳108
四、耳部反射区压丸法109
(一)耳压材料109
(二)操作方法109
(三)注意事项109
第十章 常见病症的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111
一、急症及传染病症111
(一)中暑111
(二)发热111
(三)昏迷112
(四)惊厥113
(五)流行性感冒114
(六)流行性腮腺炎115
(七)百日咳116
(八)细菌性痢疾117
(九)肺结核117
(十)病毒性肝炎118
(十一)疟疾119
二、呼吸系统病症120
(一)支气管炎120
(二)支气管哮喘121
(三)支气管扩张122
(四)肺炎122
(五)喉源性咳嗽123
(六)胸痛124
三、心血管系统病症125
(一)高血压病125
(二)低血压病126
(三)冠心病127
(四)心律失常128
(五)心绞痛129
(六)心血管神经官能症130
(七)风湿性心脏病131
(八)雷诺病131
(九)无脉症132
(十)脉管炎133
四、消化系统病症134
(一)胃炎134
(二)胃与十二指肠溃疡135
(三)食欲不振(厌食症)136
(四)胃下垂137
(五)膈肌痉挛(呃逆)138
(六)慢性结肠炎139
(七)急性肠炎139
(八)胆囊炎、胆石症140
(九)胰腺炎141
(十)黄疸142
(十一)脂肪肝143
(十二)单纯性便秘143
(十三)痔疮144
五、泌尿生殖系统病症145
(一)尿路感染145
(二)泌尿系统结石146
(三)尿潴留、尿失禁147
(四)慢性肾炎148
(五)前列腺炎149
(六)阳痿149
(七)遗精150
(八)不育症151
(九)神经性尿频152
(十)睾丸炎、附睾炎152
六、神经及精神系统病症153
(一)中风(脑血管意外)153
(二)失眠154
(三)偏头痛155
(四)三叉神经痛156
(五)面瘫156
(六)脑动脉硬化症157
(七)帕金森病158
(八)格林-巴利综合征159
(九)重症肌无力159
(十)癔症160
(十一)癫痫161
(十二)假性球麻痹162
(十三)肋间神经痛162
(十四)脑震荡后遗症163
七、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病症164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64
(二)糖尿病165
(三)肥巴胖病165
(四)高脂血症166
(五)更年期综合征167
(六)骨质疏松症168
(七)痛风168
(八)尿崩症169
(九)乳腺小叶增生症170
八、运动系统病症171
(一)肩周炎171
(二)颈椎病171
(三)网球肘172
(四)慢性脊背痛173
(五)腰椎间盘突出症174
(六)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175
(七)膝关节炎175
(八)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176
(九)足跟痛177
(十)骨折疼痛177
九、妇科病症178
(一)痛经178
(二)月经不调179
(三)闭经180
(四)崩漏180
(五)经前期紧张综合征181
(六)盆腔炎182
(七)不孕症183
(八)白带过多183
(九)子宫肌瘤184
(十)产后少乳185
十、儿科病症185
(一)小儿厌食症185
(二)小儿多动症186
(三)小儿遗尿187
(四)小儿脑瘫188
(五)小儿弱智188
(六)佝偻病189
(七)小儿夜啼、夜惊190
(八)抽动-秽语综合征190
十一、五官科病症191
(一)近视、远视191
(二)视疲劳192
(三)白内障193
(四)麦粒肿193
(五)电光性眼炎、结膜炎194
(六)中耳炎195
(七)耳鸣、耳聋195
(八)鼻炎、鼻窦炎196
(九)鼻衄197
(十)慢性咽炎197
(十一)牙痛198
(十二)口腔溃疡199
(十三)扁桃体炎199
十二、皮肤科病症200
(一)痤疮200
(二)湿疹201
(三)荨麻疹201
(四)神经性皮炎202
(五)牛皮癣203
(六)扁平疣203
(七)带状疱疹204
(八)瘙痒症205
十三、其他205
(一)晕车、晕船205
(二)多汗症206
(三)疲劳综合征207
(四)畏寒207
(五)戒烟、戒酒208
(六)食后困顿症209
(七)癌肿疼痛209
(八)白细胞减少症210
(九)美容210
(十)预防输液(血)反应211
(十一)辅助撤停激素212
热门推荐
- 593506.html
- 291144.html
- 1056549.html
- 515495.html
- 1393709.html
- 1860996.html
- 2953996.html
- 2522729.html
- 96005.html
- 2114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45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52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66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92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2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6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44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27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79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503.html